同學們會用爭先恐后造句嗎?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爭先恐后造句,一起來看看吧,歡迎大家參考。
1、同學們爭先恐后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。
2、課堂上,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舉手發言。
3、語文課上,大家爭先恐后回答問題。
4、植樹的時候人人爭先恐后,都想為綠化祖國多貢獻一份力量。
5、人群爭先恐后地涌進超市購物。
6、大雞、小雞一見飼養員阿姨把飼料端來,便爭先恐后地跑過來。
7、夏令營活動通知一發下來,同學們就爭先恐后地去報名。
8、鴿子爭先恐后的飛上天空。
9、課堂上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地回答老師的提問。
10、金魚爭先恐后的爭奪飼料。
11、那些人爭先恐后地爬上汽車,以驚人的速度開跑了。
12、比賽結束,觀眾依次退常沒有爭先恐后,沒有擁擠堵塞,一切都秩序井然。
13、孩子們爭先恐后地搶到食物,狼吞虎咽地吃起來。
13、下課了同學們爭先恐后的擠向飯堂。
14、今天打掃衛生,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地搶著干。
15、人們爭先恐后地為傷員們獻血。
16、數學老師在課堂上的`教學非常生動活潑,吸引大家爭先恐后地舉手發言,真是滔滔不絕。
17、這個班級很活躍,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。
18、清晨,他打開羊圈,一只只羊爭先恐后地擠出羊圈。
19、春天來了,處處姹紫嫣紅,花兒們爭先恐后的開放著。
20、粉絲爭先恐后的買票。
21、鑼鼓一響,一群活潑的孩子爭先恐后地去看熱鬧。
22、大家爭先恐后的沖向飯堂。
23、放學了,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走出教室。
24、大家都爭先恐后跑著離開時有幾個孩子被推倒了。
25、魚群爭先恐后的逃命。
26、外面忽然鑼鼓喧天,所有人都爭先恐后地跑出去看熱鬧。
27、大雨過后,新苗爭先恐后地從土壤中冒了出來。
28、一打開柵門,賽馬就爭先恐后地沖了出去。
29、搭乘公車要依序上下,不可以爭先恐后。
30、問題一提出,人們就爭先恐后地各抒己見。
反義詞就是兩個意思相反的詞,包括:絕對反義詞和相對反義詞。分為成對的意義相反、互相對立的詞。如:真——假,動——靜,擁護——反對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“爭先恐后的反義詞”,僅供參考,歡迎大家閱讀。
爭先恐后的反義詞——姍姍來遲
解釋:形容女子走路緩慢從容的姿態。現形容慢騰騰地來晚了。
出處: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外戚傳上·孝武李夫人》:“是邪,非邪?立而望之,偏何姍姍其來遲。”
例子:黃遠庸《虛三級省制案之輪廓》:“蹉跎復蹉跎之省制案中,被以奇異之服色、~者,則所謂虛三級省制案者也。”
成語故事:漢武帝劉徹十分寵愛歌妓出身的李夫人,她能歌善舞,李夫人后來生病去世。漢武帝非常悲痛,厚葬了李夫人。漢武帝十分思念她,就叫方士少翁為李夫人招魂,在帷帳觀看到李夫人的身影,就作詩一首說:“我在焦急盼望,你卻姍姍來遲”。
爭先恐后的反義詞——退避三舍
解釋:舍,古代三十里為一舍。三舍,約九十里。退避三舍,比喻對人讓步,不敢與爭。
出典:《左傳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及楚,楚子饗之,曰:‘公子若反晉國,則何以報不谷?’對曰:‘子女玉帛,則君有之,羽毛齒革,則君地生焉。其波及晉國者,君之余也,其何以報君?’曰:‘雖然,何以報我?’對曰:‘若以君之靈得返晉國,晉、楚治兵,遇于中原,其辟君三舍。若不獲命,其左執鞭弭,右屬橐鞬,以與君周旋。”
例句:明·李開先《遵巖王參政傳》:“(王)仲子生有奇資靈性……年十三四,不惟盡通舉子業,而且多讀人書,受學于愧虛易時中,愧虛謂當退避三舍。”清·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10回:“賢姪少年如此大才,我等俱要退避三舍矣。”
成語故事:公元前637年,晉公子重耳流亡至楚,楚成王待以上賓之禮,公子重耳非常感激。楚成王問他,您如返國為君,將怎樣回報我?公子重耳答道:“美女、綢緞、玉器、羽毛、皮革、象牙,您這里應有盡有,那些波及晉國的,都是這里所剩余的.,我實在想不出來用什么報答您。”楚成王說:“即使如此,總也得有點報答吧?”公子重耳說:“如果托您的洪福,我能回到晉國為君,將來兩國發生了戰爭,那我就先后退九十里。如果還得不到您的寬大,那么我只好和您較量一下了。”五年后,晉楚交兵于城濮時,晉文公即下令晉軍后退九十里。楚軍統帥成得臣,仍然向前進攻,終于發生了城濮之戰。
爭先恐后的反義詞——慢條斯理
解釋:緩慢而有條理。比喻從容不迫。
出典: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老爺親自在這裡傳你家兒子説話,怎的慢條斯理!”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四回:“無奈自己説話,向來是低聲靜氣,慢條斯理的慣了。”王汶石《風雪之夜》:“他那慢條斯理的樣子,和款款淺笑的神態,簡直像個老誠敦厚的姑娘。”亦作“慢條絲禮”、“慢條廝禮”、“慢條斯禮”、“慢騰斯禮”。
例句:《老殘游記》第十三回:“既是明天一黑早要復命的,怎么還這們慢騰斯禮的呢?”
爭先恐后的反義詞造句
1、它走起路來慢條斯理,仔細掂量著每一步。
2、他慢條斯理地講起了那個人的情況。
3、為讓人們吃透精神,他條分縷析,舉一反三,那慢條斯理的話語,猶如工筆畫般細膩。
4、她無論和誰講話都是慢條斯理,一板一眼,從不馬虎。
5、他一字一句慢條斯理地讀起來。
6、她慢條斯理,一字一板對孩子們說“:以后再別干這種傻事了。”。
7、他干啥事都是慢條斯理的,真讓人著急。
8、他做事總是不急不慌,慢條斯理的。
9、今天對方來勢洶洶,且讓我先退避三舍,思謀良策。
10、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,我們應該退避三舍,養精蓄銳。
11、面對他們的無理取鬧,我只能退避三舍。
12、他是大老粗,我退避三舍,不跟他爭。
13、他那勢不可擋,排山倒海的氣勢擺出來,讓人退避三舍。
14、今天我是敬重他,所以退避三舍,別誤以為我是在怕他。
15、這種惡霸出現,任誰都要退避三舍。
16、這仗尚未開打,我們就先退避三舍,豈不是滅了自己的威風?
17、你今天上班怎么姍姍來遲,是不是貪睡起晚了?
18、她姍姍來遲,只說了一句話:“塞車啊!有什么辦法?”
19、我實在服了你,車子都跑掉了,你才姍姍來遲。
20、我受不了她每次約會總是姍姍來遲,所以分手了。
21、老板今天約好客戶開會,你如果又姍姍來遲,準被開除。
22、在眾人翹首企盼中,女主角終于姍姍來遲,巧笑倩兮地向大家揮手致意。100字日記 www.ecjtubbs.com原創不易,請大佬高抬貴手!
23、他每次總是姍姍來遲,害得大家老等他一人。
24、她用充滿期盼的眼神看著燕巢,但今年燕子似乎跟人開起玩笑,偏偏姍姍來遲。
爭先恐后的成語詞義是:爭著向前,唯恐落后。這個成語的近義詞是力爭上游,它出自于《韓非子》,在這部法家的經典著作中包含了許多民間傳說和寓言故事,引申出多個漢語成語。
本文語音版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