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其平生酷愛竹帛,武藝絕倫,有王佐之才,抱經綸之志。
2、徐庶卓越的軍事才能,令劉備大喜過望,盛贊他有王佐之才。
3、他有王佐之才,但沒有英雄之志,先祖能做到的,他做不到。
4、王佐之才可大用,恨不同時;君子之道暗而章,或以明理論世。
5、然而這種悱惻的感情,對于家世簪纓,自許王佐之才的詩人,雖然真誠,卻并不相宜。
6、盛世,久息煙火,四民各就其業,公抱王佐之才,懷經邦之略,猶思樂守田園而不仕。
7、周瑜有王佐之才,口才和曹操一樣極佳,常不戰而驅人之兵,是孫家大公子孫策結拜兄弟。日記100字 www.ecjtubbs.com原創不易,請大佬高抬貴手!
8、蓋聞以天下為己任者,乃為王佐之才;待文王而后興者,必非豪杰之士。
9、荀彧從小就被人認為有王佐之才,董卓入京后辭官回鄉帶領族人遷到冀州。
10、賈誼,西漢文帝時政論家,有王佐之才。
11、從小能文,拜師張載,張載稱他為王佐之才。
12、他是曹操的重要謀士,多智,有王佐之才。
13、伯桃曰:“;賢弟有王佐之才,抱經綸之志,不圖竹帛,甘老林泉,深為可惜。”;
14、王定保論道:“;沈酗之失,圣人所戒,雖王佐之才,得以贖過,其如名教何?”;
15、伯桃說:“;賢弟滿腹經綸,有王佐之才,卻甘隱山林清泉之間,真是太可惜了。”;
16、劉備稱贊徐庶有王佐之才。
17、孔子知道后,夸獎他有“;王佐之才”;。
18、嘗謂其有王佐之才,軍國大政多加咨詢。
19、時人稱他‘有王佐之才,近代所未有也'。
20、房玄齡,隋末進士,具有王佐之才。
21、劉邦手下,文有蕭何、張良,武有韓信,項羽那里,卻實實在在只有一個范增是王佐之才。
22、鄭夢周在此期間出任守門下侍郎,輔佐宰相李穡,史載其“;不動聲色,張設咸當,時稱王佐之才”;。
23、王余佑的實學才能在當時已被譽稱為有本之學、王佐之才、命世之才、王霸大略、足以安民濟世。
24、老人揚眉:“;老夫窮盡一生,收徒無數,然他們卻都只算是王佐之才,而你,卻有經天緯地之能啊!”;
25、最后的銘文謂期期艾艾王佐之才,但未能施展,一生遭遇艱難,流露出作者無限的惋惜和沉痛之情。
26、逸群之才側重于個人的品質、文化、藝術修養,王佐之才偏向于治國安邦、輔佐君王的經天緯地之才。
27、那樣發揮王佐之才成就主公霸業,可能是不少朋友的選擇。
28、尺寸之地,竟至嘔血而死,可見王佐之才,也不是厚黑名家的敵手。
29、左將軍朱據、廷尉郝普稱蕃有王佐之才,普尤與之親善,常怨嘆其屈。
30、太原人郝軒稱崔宏有“;王佐之才,近代所未有也”;。
31、朱元璋稱其有王佐之才,欲留居京師,慧明法師堅辭。
32、諸葛亮王佐之才,自比管、樂,以此知管仲亦王佐也。
33、略陽氐人梁平老,他才識明敏,令行禁止,有王佐之才。
34、延叔堅有王佐之才,奈何屈千里之足乎?
35、諸葛武侯天下奇才,率師北伐,志決身殲,卒不能興復漢室,還于舊都,王佐之才,固非厚黑名家之敵哉!
36、龍喻君主,自古明矣,君主若要成王稱霸,必須王佐之才輔弼,正如道士若欲陰陽交通,必以陽補陰的道理相同。
37、當時范仲淹已經頗有名氣,認識富弼后,對富弼大為贊賞,說他有“;王佐之才”;,把他的文章推薦給當時的宰相晏殊。
38、在元好問這首詞中,既對懷抱王佐之才而赍志以歿的謝安寄予深切的同情,又間接表現了他對國土淪亡志不得伸的怨憤。
39、因呂楠政績顯著,御史盧煥等以“;王佐之才”;累薦,被提升為南京吏部考功郎中,臨行時,“;士民數千哭送至黃河岸邊”;。
40、孔明有王佐之才,嘗隱草廬之中,先主慕其令名,乃三顧其廬。
41、當魯肅建議找諸葛瑾去邀請諸葛亮來東吳共事時,周瑜欣然應允,他對諸葛瑾說過這樣的話“;令弟孔明有王佐之才,如何屈身事劉備?
42、張良的話語里還是透露出一絲失望,畢竟他是一個王佐之才呀,而眼前的主子卻不愿稱王稱帝,多少會讓他有點心酸與失望的。
本文語音版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