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第1篇】
楚漢之爭,發生在兩千多年以前的一段為中國人所熟知的歷史,是那樣的驚心動魄。鉅鹿之役、鴻門之宴、鴻溝協定、垓下之圍、舞劍別姬、烏江自刎……文藝家們歷來詠嘆不絕。西楚霸王項羽,學術界、戲曲舞臺或是民間,都記住了他的粗莽勇武、簡單而缺少謀略。
而我眼中的項羽卻是一個具有詩人氣質的人,他會舞劍,會吹簫;不要江山,只愛美人;他不求權力,只盼自己心靈的歸宿。他智勇過人、個性鮮明、有主見而不乏天真……
項羽的天真透射著一種可愛且爽直磊落的人格魅力。他鄙視貪生怕死,鄙視陰謀詭計,一切不夠光明正大的行為都與他無緣,不論這行為能否導致一個多么功利實用的結果。他崇尚頂天立地的英雄氣概,崇尚祖父項燕那種坦蕩悲壯的生命終結。
于是項羽就必然會鄙視劉邦。他在鴻門宴的刀光劍影中讓劉邦輕松跑掉,并非因為他的愚蠢和任性。他決意要殺劉邦不是與他爭奪地盤的需要,他是從內心深處瞧不起這個市井無賴。可已經閃露寒光的青鋒劍最終還是插回了劍鞘,只是由于那一剎那,亞父范增“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”,如此,光明正大的較量變成了鼠竊狗偷的陰謀!一個一生追求坦蕩的人如何能容忍陰謀?歷史證明,這一插劍入鞘鑄成了大錯。而在歷史的緊要關頭,項羽把人格看得比什么都重要。
項羽的本性就是一個詩人,本來對執掌江山并無興趣,他理想中的生命狀態是與自己深愛的女人一馬雙跨,逍遙于山水之間。項羽與虞姬的相遇相識相愛,也許比我們所了解的更加浪漫動人。虞姬說“這個世界不好,是因為總有人要用刀說話”。項羽記住了,因為這正是他一生所追求的--不用刀說話,用人格的魅力和高尚。這樣,他們的相愛,他們的生死與共,便矢志不渝。
楚歌陣陣,悲壯悠揚,仿佛自天而降。“漢兵已掠地”,將項羽逼到了烏江邊上。都聽得京劇里虞姬唱“大王意氣盡”,而真正的虞姬,對項羽,既不埋怨也不惋惜,她深深地理解他,平靜如水,拔劍自刎。作為項羽的女人,她和項羽一樣,不為其他,只要給自己一個交待。
歷史竟成了這樣,項羽似乎明白了,“此天之亡我,非戰之罪也”。比起那些悲痛欲絕的兒女情長,項羽氣吞山河、壯烈瑰麗的生命結劇給我們留下了說不盡的感慨和遐想。
這便是歌者,這便是詩人。
他要做一個真正的軍人,他要把戰爭寫成一首詩……
他要做一個真正的愛人,他要把愛情寫成一首詩……
他要做一個真正的男人,他要把生命寫成一首詩……
他輕輕地割下虞姬的頭顱,那溫暖的血噴射在他的臉上;他微笑著割下自己的頭顱,火熱的血澆開了一片虞美人……
【第2篇】
項羽是秦末起義軍中一支重要的力量,是最杰出的一位將領,在滅秦之后,他與劉邦進行了長達四年的楚漢相爭,最終兵敗垓下而烏江自刎,也正是這武將疑問,成就了這位千古不朽的悲劇英雄的形象。日記100字 www.ecjtubbs.com原創不易,請大佬高抬貴手!
對于項羽,歷史上的評價褒貶不一,其中較為精辟的有杜牧的“勝敗兵家事不期,包羞忍恥是男兒。江東弟子多才俊,卷土重來未可知。”王安石的“百戰疲勞壯士衰,中原一戰勢難回。江東子弟今雖在,肯于君王卷土來?”還有李清照的“生當做人杰,死亦為鬼雄。至今思項羽,不肯過江東。”毛澤東也有“宜將剩勇追窮寇,不可沽名學霸王。”的詩句。可見,項羽是一個復雜的人物,須多方面對他研究。
項羽年幼時,學書不成,學劍又不成,而要學“萬人敵”的兵法。項羽天生神力,力能扛鼎,“吳中子弟皆憚之”。其志向遠大,秦始皇游會稽時,項羽有幸見之,說出一句讓人奇之的話,“彼可取而代也”。
項羽,自然是一位英雄,作為軍事家,他是很勇敢,很能打仗的。而當時,能稱得上一流軍事家的,除韓信之外非項羽莫屬。他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能,帶領八千江東子弟兵轉戰疆場,所向披靡,力量不斷壯大,大了不少硬仗。巨鹿之戰時,他作出了其他人無論如何都想不出的英明決策:破釜沉舟,他自斷后路,以振士氣,終獲大勝。
與項羽在戰場上的無往不勝相對的卻是政治上的幼稚甚至是愚蠢。作為一個政治家,項羽缺乏頭腦和眼光。他在滅秦后,恢復割地分封制度,違反了歷史發展規律和人民要求統一的愿望。他攻入咸陽,大肆燒殺,阿房宮燒了三個月仍不熄。他處死秦降王子嬰,坑殺二十萬秦軍降卒,因而失去人心。滅秦后。有人勸說項羽定都關中,而項羽卻執意東歸,說:“富貴不歸故鄉,如衣繡夜行,何人知之?”說者見項羽目光如此短淺,便不由得說了一句:“人言楚人‘沐猴而冠耳’,果然。”項羽聞之,大怒,“烹說者”。后又因分侯不當,田榮起兵反叛,項羽平叛后,“皆坑田榮降卒,系虜其老弱婦女,徇齊至北海,多所殘滅。”
項羽政治上的幼稚更表現在用人上,劉邦手下有蕭何、張良、韓信等人出身不同卻能盡其所能,而項羽卻連一個反增也不得用,與劉邦形成鮮明的對比。按王立群教授的話講:“項羽是一個非常可用之人,卻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。”這就是項羽的悲哀。
項羽的性格弱點貫穿了他一生的始終,他似乎并無意加以改變,這對于一個有著遠大抱負和理想的英雄來說,是不可思議的。他的成長過程,只是一部勇猛成長史,卻忽略了對更高層次人格的追求和塑造。他的失敗是必然的失敗。
【第3篇】
他奪巨鹿,覆秦室,立霸業,卻與鴻門宴上放走宿命死敵。性格在命運中設下的生死密碼,誰可以破解。他的橫刀立馬,旌旗飄揚最終成全了誰的天下。
四年楚漢之爭,誰才是最后的勝者。是市井無賴劉邦,還是力能抗鼎的項羽;是成就霸業的劉邦,還是烏江自刎的項羽;是漢高祖劉邦,還是西楚霸王項羽。罷了,罷了,誰勝誰負早已失去了定義的意義。
項羽之名在歷史的長河中燁燁生輝,項羽之軀在歷史的長河中屹立不倒,項羽之名在歷史的長河中永久傳誦。
那日烏江之上,風卷塵埃,吹滿襟袖,吹亂了虞姬的青絲。劍刃游離,一抹血色遍染了你的世界。淚滴輕落,打濕眼前凄涼的一切。凝望地上的人兒,手起刀落,你亦選擇不棄追隨。猩紅的血肆意漫及,訴說著你們的幸福及痛苦。
項羽,你雖故去,關于你的榮譽始終閃耀。
杜牧這樣評價你,勝敗兵常事不朝,包羞忍恥是男兒。江東子弟多才俊,卷土重來未可知。可是他又怎會明白,當一個人不得不走向死亡時,自殺代表著尊嚴和抗爭。
李清照這樣贊頌你,生當作人杰,死亦為鬼雄。至今思項羽,不肯過江東。在人們心中你一直是個英雄,即使你未開創帝國。
別人口中的你始終不是真實的你。目睹心愛之人玉隕于前,自己卻無能為力,誰知你心中的痛苦。烏江之上,你毅然赴死,心中有怎樣的波瀾又有誰知。
項羽你是孤獨的殉道者。劉邦陳王亦是必然,只是你闖入這場紛爭是個偶然。你只是歷史規則手中的一顆棋子,來完成這一歷史必然結果的棋子。你不應背負太多,因為對于歷史規則,誰都不是對手。
但是,我始終相信歲月的滄桑會淘盡一切污濁,掃清人們眼簾上的遮蓋與灰塵,看到你無比璀璨的光芒,歷千年而不滅。
曾記否,有一人,不求錢財,不求青史留名,有慷慨雄渾之氣,萬仞加身不攻之志。
項羽,千年之下,終究不休。
本文語音版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