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曾看見過這樣一個故事:在馬戲團里小丑表演走鋼絲時失足掉了下來,牙齒摔掉了幾顆,流了很多血,他疼得面部扭曲,留下了眼淚,但觀眾都哈哈大笑,快他演的真像,只有一個女孩哭著拉著媽媽的衣角:“媽媽,小丑是真的哭了……”……看完后我也感動了,因為我也是一個小丑。
在別人的印象里,我是一個陽光活潑的女孩,可有誰知道真實呢?在班里,我是優秀生,多數考試都是優秀,老師很照顧我,因此引來同學——特別是女生說閑話:
“不就是考得很好嗎?用得著這么得瑟嗎?”
“切!運氣好而已,神氣什么?”
“你看她笑的……嘖嘖,驕傲了!”
……
其實我只是在老師把試卷遞過來時出于禮貌裝笑了一下,考試好真的很了不起是這樣嗎?不是。對于我的父母來說,考試不好要挨打,考試好?我連他們肯定的笑都奢望不到,頂多一個:“考成這樣也沒什么特別高興的。”看著他們敷衍潦草簽的名字,我只能悄悄躲在房間抹了一把眼淚,因為父母不允許我哭泣,只想問,到底要我怎么做、怎么努力,才能換一個你們肯定的微笑?日記100字 www.ecjtubbs.com原創不易,請大佬高抬貴手!
陽光活潑,只是我的面具,只是每個臺上歡臺下憂的小丑的保護膜。他們只看見小丑表面的笑,卻不知道,笑只是一種表情,不一定可以說明心情。在小丑的字典里,從不曾出現“微笑、開心大笑”,只有“苦笑、強顏歡笑”,但并沒有多少人看出來,因為小丑喜歡把難過狠狠地壓在心底。
在學會“假笑”之前,我是也是一個擁有“表情選擇權”的女孩,想哭就哭,想笑就笑,但現在我難過時父母總是嚴厲地叫我別擺出一副拒人千里的樣子,在我開心想笑時,他們又警告我笑要看場合,因此我迷茫了,不知何時安靜何時笑,于是我像一個掩悲傷演歡笑的小丑,苦笑著竭力討好他們,卻遭人唾罵。
為什么?小丑也是活生生的人,他們也有情緒,也有悲傷,也有選擇權,也會心痛,也會無奈,也會軟弱,也會迷茫,但為什么他們就不可以哭泣,就不可以發泄情緒,他們不是任人擺布的玩偶,真的,不是。有誰同情過,在舞臺上嘻嘻哈哈、在幕布后悄悄抹淚可憐的小丑?
本文語音版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