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四下午,陽光明媚,我們五年級全體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,開展了“深訪周馥故里,感受家風文化"的研學活動,在好奇催動下我已經迫不及待了。
在這之前,我們的老師已經向我們介紹了周馥這位大名人,他出生37年-2年月22日,宇玉山,號蘭溪,安徽東至人,晚清至民國初年政冶、軍事人物,束承“布衣暖,菜根香,讀書滋味長。”“人能吃苦,自然守分,自然勵志向上。“人能篤實,自有輝光”的祖訓。重和睦,勤學業,培心地,戒非為,端字范,重勤儉”的家風文化……
下午天氣晴朗,太陽灑下一片光茫,我們迎著和睦的秋風,邁著輕快的步伐走向周村,一路上我們歡聲笑語,不知不覺中我們就來到了周村,我們在接官廳門前站好,謝爺爺也給我們講了周村的故事。
第一站周馥接官,接官廳是周馥在7年至0年建造的,24年周學熙采用高仿木材水泥維護,走進接官廳,那一個個粗大的柱子褐色的墻板,黑色的地碼顯得一派莊嚴樸素,謝爺爺還給我們講了《憶少事事》這首詩的意思讓我受益非淺,后來謝爺爺介紹了天井的由來,讓我目瞪口呆……100字日記 www.ecjtubbs.com原創不易,請大佬高抬貴手!
第二站我們來到了牌坊,這里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被日本毀掉,現在只有那一片殘件,讓面還有被煙熏的焦黑,我看了心里憎恨不已,殘件的墻上面貼著萬善橋,洋灰壩,大成殿,接官廳,周馥墓神道等照片。
后來我們又去了里湮窟、佇望亭,通過老師的介紹我知道了,當時周氏兄弟在里湮窟里打水,送給在田里干活的鄉親們喝,我還知道,當時在佇望亭里含著淚看著周馥遠行的慈母,周馥不負家人希望刻苦學習,學有所成后,締出六世端書香,百年家風”。時間如流水從指間流過周村風景好,他們把優良家風傳承下來我喜歡這美麗周村我一定好好學習,以自為祖國做貢獻,做祖國美好未來的接班人!
本文語音版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