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家鄉在葛公鎮的一個小村落。70后的媽媽說,從她記事起,家鄉的變化日新月異,仿佛在演奏一支變奏曲。
吃——從沒有吃的到想吃啥就吃啥。爺爺小時候,一整天吃粗糧,喝稀粥,有時甚至吃樹皮草根,過年能吃上香噴噴的白米飯就算不錯了。媽媽出生后不久,遇上了改革開放,家里條件有了好轉,天天能吃上細糧了,逢年過節還能吃到魚和肉。媽媽說我是掉進了蜜糖窩里,成天雞鴨魚肉換著吃,無論什么時候想下館子,都能如愿以償。
穿——從縫縫補補到時尚品牌。一天,媽媽在幫我整理衣物的時候,看見了幾件很新但過時了的衣服,又跟我說起了她的小時候。平時只能穿縫補過的衣服,只有過年才有新衣服穿。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的衣服,款式都比較單一,質量也不怎么好,哪像現在不僅穿得好,穿得暖,還穿出了時尚品牌。
住——從搬遷改造到就近上班。幾年前,新農村建設的春風吹到家鄉,爸爸媽媽收到了老家房屋要折遷的消息。2019年,媽媽就領到了回遷房的鑰匙,粉墻黛瓦,寬敞明亮,爺爺奶奶樂得合不攏嘴。家鄉還開通了公交車,公交站點就在家門口不遠處,媽媽上班更方便了,更便于來回照顧老人了。日記100字 www.ecjtubbs.com原創不易,請大佬高抬貴手!
醫——從缺醫少藥到大病報銷。過去,村里缺醫少藥的問題很嚴重,大家都是"小病拖,大病熬”。現在不一樣了,村里也建起了衛生室。平時生個小病,再也不用往縣城里跑,在衛生室就能看好。奶奶去年生了一場大病,花了八萬多才治好,但我們家只出了一萬多,其余全報銷了。奶奶逢人就嘮叨黨的政策好呢。
黨和國家譜寫了家鄉的變奏曲,我們生在偉大的新時代是多么幸福啊!將來我們長大了,家鄉一定會更美好!
本文語音版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