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星期天的早晨,爸爸牽著我的手,走在回奶奶家的路上。
“為什么今天不坐車?”我有些不高興的問。
“這路和我一起長大,”爸爸說,“我想和它談?wù)勑摹!?/p>
“一起長大?”我不解的問。
爸爸看看眼下的路,深情的說:“小時候,這路可不是什么水泥路,也不是柏油路,而是坑坑洼洼、又窄又長的山路,地上石頭很多,路旁長滿荊棘。”“你看,”爸爸指著額頭上的一道疤痕說,“這是小時候那坑洼的路給我留下的紀(jì)念。那時候一下雨,路特別難走,泥濘不堪,一腳下去是一個深深的泥窩。你知道那時下雨到學(xué)校第一件事干什么?”爸爸問道。
我猜不出。
“是弄掉鞋子上的泥巴,那泥巴粘的很,刮也刮不干凈,只有在草里蹭。”爸爸又看著遠(yuǎn)處的小山村說:“那時村里要弄點(diǎn)東西進(jìn)出,只有肩挑背扛了。”從爸爸的話中我聽到了一絲無奈。
“后來,大概是1986年,”爸爸若有所思的說,“人們忽然覺得這山路不太好走了,于是村民們湊了些錢,集體出工,修了一條土路,”爸爸想了想又說:“雖然也不怎么好走,但比山路好多了,要寬的多,平的多。等路修好之后,你爺爺就給我買了一輛自行車上學(xué),而村里也出現(xiàn)了三輪車、拖拉機(jī),那時候路上可熱鬧,整天在演奏交響樂。”
“交響樂?”我有點(diǎn)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。100字日記 www.ecjtubbs.com原創(chuàng)不易,請大佬高抬貴手!
“就是車的顛簸發(fā)出的聲音呀。”爸爸說。
我恍然大悟。
“那時下雨騎自行車,你猜怎么著,得扛著走,那可是‘車騎人’呀。”爸爸開玩笑的說。
“到1995年,”爸爸接著說,“人們覺得土路又不平又不干凈了,就在路上鋪上了厚厚的小石子,還加寬了路面,村里出現(xiàn)了中巴客車,那可就方便多了。”
“石子路我可記得,”我連忙接過爸爸的話說,“就是在去年,石子路變成了現(xiàn)在寬闊、平坦、堅固的水泥路的吧。”
“是啊,這水泥路可來之不易呀!”爸爸摸摸我的頭說,“你知道是誰修的?”爸爸問我。
“國家,是國家建設(shè)新農(nóng)村修的。”我連忙說。因?yàn)閶寢屧艺f過。
“終于再也不擔(dān)心路上的泥了,”爸爸開心的說,“改革開放好呀,要不是改革開放的功勞,我們還得走山路呀。”
是呀,從這條路的變化中,我感覺到改革開放30年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我相信,小山村的路今后會更好走。我更加相信,在祖國偉大復(fù)興的路上,必將出現(xiàn)一個又一個輝煌的30年。
本文語音版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