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第1篇】
清明麻糍
陳子墨
清明時節,家家戶戶都要搗麻糍,帶上山給先輩們“品嘗”。
說起做麻糍,工序還挺多的,得先把糯米用冰涼的水浸泡一夜,再把米粒兒壓成米粉,要壓得又細又小,這樣做出的麻糍口感好,咬一口,滿口米香。
第二天,奶奶就會起個大早蒸米粉,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了的活兒,蒸出來的粉又香又糯,那才是最牛的。等濃濃的米味兒一冒出來,奶奶便麻利地倒出米粉團,跑著送去給爸爸和叔叔搗。那速度,簡直就是健步如飛啊。
叔叔和爸爸早已經萬事具備,只欠“粉團”。粉團一送來,他們就、掄起那又重又大的木槌,砸向那石臼中軟軟的粉團。我站在旁邊好奇地看著,手中拿著奶奶剛塞給我的松花粉罐,看著他們頭一點一點的就像小雞啄米似的。漸漸的,粉團被搗得均勻起來,看那誘人的樣子,咬起來一定很有嚼勁兒!我興奮地想,眼睛火辣辣地盯著,不知不覺地咽了下口水。
媽媽看粉團光滑了,一聲令下,爸爸和叔叔來了個急剎車,氣喘吁吁地把錘放到一邊,捧出嫩嫩的粉團兒,剛要放桌子上時,我猛然發現松花粉還在懷中,忙大叫:“快停下!松花粉!!”趁大家發愣,我一口氣沖上前,將松花粉輕輕薄薄地鋪在上面,又灑了些在粉團上,這松花粉細膩絲滑,倒在案板上就是為了防止粉團黏住。
回來時,媽媽已經把粉團搟平了,拿起菜刀先切下外面的幾片,便開始切里面了。望著那方方正正的麻糍,我沒敢拿,那是要先給祖輩們吃的,可那香味勾引著我的胃,忙了半天,肚子早在抗議了。突然看見媽媽拿起一條外邊的麻糍朝我晃了晃,我明白了:邊緣的不規則的不用先給祖輩,可以吃。我歡呼一聲迅速奪了過來,溜到一邊大吃起來。我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:連著軟軟的絲,香糯的麻糍一入口,清甜的香氣便充滿了口腔,連呼出的氣都是香的呢。
一小時后,我們帶著新鮮出爐的麻糍和美酒佳肴上山了,要去給先輩們“嘗嘗看”。
【第2篇】
快樂的春節
蘇禹衡
時間就像一匹快樂的小馬,跑著跑著就把2020年甩在了身后,迎來了2021年的春節。
大年三十的一大早,爸爸就帶領著我和媽媽去了大連最大的超市買年貨,在那里有各種各樣的海鮮,比如巨大無比的帝王蟹和大龍蝦,它們在水箱里慢悠悠地爬著,我看著它們,想象著它們上桌時 的樣子和味道,饞得我直流口水。還有美味的零食和水果,我恨不得把它們都抱回家。看著我和爸爸媽媽手里裝得滿滿的購物袋,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。
回到了家爸爸媽媽就趕緊做起了年夜飯,媽媽把蝦剁成了泥,把菜切成了小塊,加上各種調料調成餡,放進餃子皮里,用手輕輕一捏,一個美味又漂亮的餃子就做好了。爸爸把帝王蟹和龍蝦給清蒸了,排骨放入鍋中炒了起來,做好了各種菜,我幫忙把菜都搬到了桌子上,倒上了美味的飲料,全家人就吃了起來。我先夾起了一塊糖醋排骨放到嘴里,排骨香甜的味道在口中泛濫,像是一個個小人在我的口中跳舞一樣,我豎著大拇指對我爸爸說:“味道好極了!”
吃過晚飯,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,里面有各種我喜歡的明星在跳舞和唱歌,不過里面最有意思的是小品,笑的我的肚子都疼了。看過春晚已經接近晚上12點了,爸爸說:“蘇禹衡快點帶上你的弟弟妹妹一起出去放炮。”我興奮的說:“好的爸爸!”到了樓下我看見了各種各樣的禮花在口中綻放,有的像星球一樣圓滾滾的,有的像花朵一樣的散開,美麗極了。該點我們家的煙花了,爸爸這時握著我的手,摁動打火機慢慢的接近導火線,只聽火線發出嘶嘶的響聲,見狀我和爸爸趕緊跑的遠遠地,煙花在空中綻放,把這片天空都照得宛如白晝。
今年的春節真讓我難忘!我很喜歡過年!
【第3篇】
快樂的春節
李妙萱
這個寒假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春節,轉眼間又從鼠年到了牛年。春節是我們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日,家家戶戶喜氣洋洋,掛上了一串紅紅的大燈籠,貼上紅紅的對聯,忙忙碌碌非常熱鬧。
過年的第一件事就是買年貨,所以大年三十的前一天,我們全家一起去超市買年貨。本以為過年前一天商場人會很少,但剛一進門,我就知道我錯了。人多的購物車都很難推進去,感覺我是懸空著被人群推了進去。我們先去買了衣服,媽媽在猶豫是買紅色的還是黃色的,我走過去對她說:“買白色的吧,看起來更干凈。”媽媽聽了連連點頭,便拿起了白色的衣服放進購物車里。接著,我們去選玩具,玩具可真多,有美麗的娃娃,還有弟弟最喜歡的奧特曼……琳瑯滿目,多的讓我都挑花了眼。最后我們去買了菜。這下就沒有我的事兒了,我就靜靜地站在那看著爸爸媽媽稱稱這個,聞聞那個,挑的十分仔細。等東西全部買完的時候,我發現車都要滿得裝不下了。
第二天就是除夕了。從中午開始,大家就手忙腳亂的做飯。爸爸洗菜、媽媽做飯,我和弟弟負責端盤子。經過三個小時的努力,菜都上桌了。有紅紅的紅燒肉、有黃澄澄的雞翅,還有肥肥的海鮮。我饞的口水都要流下來了。大家還沒上桌時,我偷偷吃了好多口,等到大家都上桌時,我都要吃飽了。不過,我依然和大家一起吃了團圓飯,在餐桌上我們有說有笑,說著新年的祝福,屋里飄蕩著我們的歡聲笑語。
吃完了年夜飯,我和弟弟迫不及待地穿上衣服,拿上煙花,拉上爸爸,一起出去放煙花。我和弟弟把煙花放到地上后,就趕緊跑到幾米外,生怕被弄上火。這時,爸爸點燃引火線,只見煙花飛了出去,和別人家的煙花交錯在一起,“啪”的一聲在空中炸裂開,響得我和弟弟只好捂住耳朵。不過煙花很好看,有的像金燦燦的太陽,有的像天女散花,有的像銀閃閃的流星,還有的像白花花的蒲公英。一時間,天空被煙花照得像白天一樣明亮。我們還玩了一個叫摔炮的東西,只要向地上一摔,就會發出叭的一聲,同時像壞了的電燈一樣閃一下,有趣極了。
這么熱鬧、快樂的春節,怎能讓我不喜歡呢?期待明年的春節早日到來。
【第4篇】
端午味道
王茹煊
每年五月初五是最令我向往的傳統節日——端午節。
每到這天,家家戶戶都會掛起艾草,互贈香包,喝著黃酒,品嘗美味佳肴,飯后一起觀看賽龍舟,真快活啊!
端午節的習俗最少不了的就是包粽子和吃粽子了。外婆就像個魔術師,一眨眼粽葉折成了個小漏斗,裝入糯米,放入紅棗,再用糯米填滿,用勺子壓緊,最后蓋上粽葉,用線一纏,一個粽子就包好了!看完,我信心滿滿,便拿起粽葉想一展身手,但調皮的糯米就是不聽使喚,從粽葉里不停地“溜”了出來,手忙腳亂的我手一滑,粽子“炸”開了,糯米像飛珠滾玉般一顆接一顆掉在地上,又濺了起來,如綻開的煙花。最后在外婆的幫助下,我終于完成了第一個粽子。我叉著腰,指著那位五花大綁的大肚子“粽子將軍”,威風凜凜地宣布:“我要把你消滅!” 開始煮粽子了,心急如焚的我沖進廚房,眼睛直勾勾地盯著,雙腳不由自主地圍著鍋團團轉,嘴里還不停念叨著:“1、2、3……”一簇簇晃動的火苗猶如騷動的小螞蟻在我心里亂竄。粽子終于煮好了,我屏住呼吸,瞪大眼睛,一陣清香撲鼻而來,綠油油的粽子在白色熱氣間若隱若現,如美人出浴,放在白瓷盤里顯得更加碧綠。扒開“浴袍”露出白嫩如玉的光滑皮膚,咬一口黏黏的,嚼一嚼軟軟的,細細品嘗,紅棗和糯米的甜香混和著粽葉的清香,在舌尖上跳起了恰恰,順著喉嚨流入我的心田。
掛艾草、戴香包、吃粽子、喝黃酒、賽龍舟,這就是熱鬧的端午 “味道”。我愛端午節,更愛這幸福的味道。
【第5篇】
龍抬頭
季浩哲
龍在我們炎黃子孫心中,一直象征著神圣吉祥,是力量的化身,也是風雨的主宰。而農歷二月二日這天,便是一個和龍有關的傳統節日——龍抬頭。100字日記 www.ecjtubbs.com原創不易,請大佬高抬貴手!
說起龍抬頭,民間流傳著這樣的說法。在農歷二月初二這天,東方的地平線上會出現兩顆形如龍角的星星,宛如龍抬頭一般。后來人們便稱二月二是主管風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。“龍抬頭”既是人們對龍的崇拜與敬仰,也是人們對新一年風調雨順的期盼。自這天之后,雨水會逐漸增多,萬物生機盎然,也就有了“二月二日新雨晴,草芽菜甲一時生”的景象。
我的故鄉是北京,每逢二月二這天,甭管有事沒事,也甭管美發店里人有多多,爸媽一定會帶我去理個發!您知道這是為什么嗎?因為這里流傳著“龍抬頭,剃龍頭,一年都有精神頭”的說法。孩子理發,叫“剃喜頭”,保佑孩子健康成長,將來出人頭地;大人理發,叫“剃龍頭”,意味著辭舊迎新,能夠帶來好運氣。所以即使美發店里人滿為患,我們也依然會去湊個熱鬧!
不過對我來說,龍抬頭這天最令人開心的事就是吃春餅啦!聽爺爺說吃春餅是為了喚醒龍王,祈求保佑一年風調雨順。因為春餅的樣子很像龍鱗,所以也叫吃龍鱗。在一個比手掌大的春餅里卷著很多菜,什么肉絲炒韭菜、素炒綠豆芽、粉絲雞蛋,再配上醬肉、肘子、熏雞、醬鴨,把它們一起卷進春餅里,蘸著細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面醬。那味道絕對讓人垂涎欲滴,要是咬上一口,可真的是鮮香爽脆,令人回味無窮。我們全家人其樂融融地圍坐在一起,津津有味地吃著熱乎乎的春餅,滿口都是春天的味道,幸福的味道。
雖然龍抬頭這個傳統節日,不如春節、元宵節、中秋節那般熱鬧,甚至會被人淡忘,但作為龍的傳人,無論何時何地請記住這個和龍有關的傳統節日。當二月二來臨時,我們帶著對來年風調雨順的美好期許,向世界宣告:“龍抬頭,我們中國這條巨龍已經抬頭騰飛啦!”
【第6篇】
我最喜歡的節日——元宵節
譚鹿
過了春節,我一天一天地數,終于盼來了熱鬧的正月十五元宵節,又可以吃元宵、看花燈、猜燈謎了!
“縟彩遙分地,繁光遠綴天”,瞧,一盞又一盞的花燈搖擺著,有紅紅的星星燈,有可愛的兔子燈,有美麗的彩虹燈......燈光映紅了大家的笑臉,也照亮了整條街道。
“桂花香餡裹胡桃,江米如珠井水淘”,而我最喜歡的是姥姥做的水晶紫薯湯圓。姥姥先把紫薯蒸熟,碾成泥,搓成一顆顆紫色的小球。再把木薯粉用開水燙拌,揉搓成團,搟成長條,均勻地切成小面快,壓成扁圓皮,然后包入紫薯團成圓球。最后,在清水中加入冰糖煮沸,湯圓滾進鍋里,翻了幾個跟頭就浮了起來。這時的湯圓晶瑩剔透,餡兒黏黏的、甜甜的、香香的,入口即化,真是讓人“口水直流三千尺”。饞嘴的我總是吃完湯圓后,連湯也不放過,直到把碗舔得干干凈凈才罷休。
媽媽給我講了一個關于元宵節的故事:相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,名叫“元宵”,長年困于宮中,思念父母,終日以淚洗面。大臣東方朔決定幫助她,于是對漢武帝謊稱,火神奉玉帝之命子正月十五火燒長安,要巡過劫難,唯一的辦法是讓以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做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,并由全體臣民掌燈供奉,漢武帝準奏,元宵姑娘終于見到家人。此后,便形成了元宵節。哦,原來這就是元宵節吃湯圓、看花燈的由來呀。
紅紅火火的花燈和又香又甜的元宵,不但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望,也象征著團團圓圓、闔家幸福、萬事如意。
我滿足地拍拍鼓鼓的小肚子,蹦蹦跳跳地拉著爸爸媽媽的手,上街去猜燈謎嘍!
【第7篇】
辭舊迎新賀新春
蘭采壹
盼望著,盼望著,撣塵祭灶,廬舍貼新桃,又是一年元日到。
元日,即初始之日,也即我們中華民族的春節。春節,是中華民族一年中最隆重的傳統佳節,凝聚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,承載著我們華夏兒女的家國情感。
春節的歷史非常悠久。自上古時代起,中華民族的先人們便已形成了歲首祁年祭祀的活動,代代傳承至今,顯示著我們文明深厚的底蘊。春節的說法,出現相對較晚。直到1912年,當時袁世凱政府規定農歷的正月初一叫春節,一直沿用至今。春節賀歲起初以祁年祭祀為中心,漸漸地,在傳承發展中又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:買年貨、貼對聯、吃年夜飯、守歲、穿新衣戴新帽、放鞭炮煙花、拜年拿壓歲錢、舞龍舞獅、拜神祭祖、逛廟會……
按照媽媽小時候過春節的習俗,過年最重要的是年前要把春節那幾天的吃食都提前準備出來,其中,饅頭包子這些主食一般就要忙活一整天。尤其是豆包,要先熬豆沙餡兒,想想那寬敞的大院子,用土胚壘起四五個爐灶,豬八戒肚皮大小的大鐵鍋支設在露天里,成袋的紅小豆倒進去,鏟子在鍋里不停地翻攪著,濃濃的甜香彌漫在清冷的空氣里。一幫孩子們眼饞地盯著豆餡兒、吸著鼻子、圍著鍋轉,大人們就順手盛一碗給他們,看著他們心滿意足地一邊吃去,然后大人們繼續開心地準備著過年的吃食。
雖然現在的春節已經不需要再壘灶蒸包子,也不能放鞭炮煙花,卻又比過去多了看春晚、搶紅包這些新花樣,對我來說,也是一種過年的方式。
我喜歡過春節,因為春節可以和兄弟姐妹們一起你追我趕,上躥下跳,如果趕上下大雪,那就更嗨了,堆雪人、打雪仗、滑雪車,多寒冷都能被我們的熱火朝天融化。
今年的春節和往年又不一樣,因為疫情,很多人像我們一樣沒回老家,在北京就地過年。除夕以前,貼好春聯、大掃除完,買好各種食材。除夕晚上把抽屜柜子的門都打開,初一再關上,名曰接財。除夕晚上一邊看春晚,一邊點評節目,一邊搶紅包,一邊吃零食,一邊電話拜年,一邊包餃子,忙得不亦樂乎。一張皮、半勺餡兒,一捏一擠就一個,圓鼓鼓地在案板上排著隊。快十二點時,開始燒水。鍋里冒著白花花的霧氣時就可以下鍋了,胖乎乎的餃子一個個跳進沸騰的水里,濺起很小很小的水花,仿佛高超的跳水運動員,全部高分通過。
待到餃子煮熟端上來,我想著往年一大桌子人圍坐一起吃飯,不覺有些傷心。想想那些過年還堅守在一線的叔叔阿姨們都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,我是既敬佩又感傷。
“爆竹一聲除舊歲,春風送暖入屠蘇。千門萬戶曈曈日,總把新桃換舊符。”王安石寫這首詩時期望著變法成功,革除舊弊,迎來一個新的強盛的大宋。在這辭舊迎新之際,我祈愿新的一年,疫情早日過去,家家共團圓。
【第8篇】
快樂的元宵節
高緒龍
一年一度的元宵節終于到來了,這是我期盼已久的節日,因為這天可以吃我最愛的元宵。媽媽說,元宵節吃元宵,不僅寓意喜慶、合家團圓,還有御寒、補脾胃等養生功效呢。
中午,我們就開始煮元宵了。我們燒了半鍋水,等到沸騰的時候,我把一整袋“白胖子”元宵倒了進去,它們便像潛水員一樣迅速地潛入水底。過了一會兒,隨著水溫逐步升高,“小胖子們”好像承受不住這種熱氣,開始一邊膨脹一邊向上浮動,很快就擠到了一起,我怕它們粘粘,就用勺子輕輕攪拌鍋邊,它們便開始旋轉著跳起了芭蕾舞,這樣很快就煮好了。“小胖子們”一個個圓滾滾、白胖胖的,一陣元宵的香味撲鼻而來,讓人忍不住垂涎三尺。
元宵端上桌了,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去夾,可是元宵太狡猾了,剛到嘴邊它就滑溜溜“啪”地一聲滾進了碗里,濺得我滿臉都是湯,大家都哈哈大笑了起來。第二次,我吸取了教訓,采用速戰速決的戰術,一筷子加起來迅速地放到了嘴里,哎呀,燙得我舌頭都麻了。媽媽趕緊告訴我,心急吃不了熱元宵。我只好老老實實地慢慢夾、一小口一小口地吃,這才真正嘗到了元宵的甜美。它的外皮糯糯的,吃起來有棉花糖的口感;餡的味道就更豐富了,豆沙餡的甜甜的,吃起來有種沙沙的感覺;巧克力餡的既醇厚又絲滑,吃一口回味無窮;酸奶餡的甜中帶酸,讓人欲罷不能。一個個元宵吃下去,感覺舌尖上的每個味蕾都在舞蹈,就是我魂牽夢縈的味道呀。
我真希望天天都是元宵節,家家團圓、人人快樂!
【第9篇】
春節包餃記
何樂為
“爆竹聲中一歲除,春風送暖入屠蘇”,啊!春節到了!“春節到,人歡笑,貼窗花,放鞭炮,家家戶戶包水餃”,于是,我們全家歡聚一堂,開始了包餃大計。
和餡兒還得靠爸爸。“咚咚咚”,剁肉啦!“噠噠噠”,和餡啦!廚房里奏響了一曲歡樂的包餃曲。只見老爸左手抱著大碗,右手拿著一雙筷子用力地轉動著。那些餡兒全都乖乖地抱在了一起,真是“中華民族大團結”呀!
外公可是搟皮高手!瞧!他啪嗒啪嗒揉好面團后,又將他們搓成長條,切成一個個小面團后按壓成圓形。接著外公的絕活上場!他一面轉動面團,一面來回擺動著搟面杖,那面團如同一只只可愛的精靈在外公手里快樂地飛舞著。“南邊來了大白鵝,咕咚咕咚跳下河……”他還哼起了小曲哦!不一會兒,一個個白玉盤便乖乖地躺在那兒,等待著主人的賞賜。
餡兒已備,皮兒已有。到了老媽大顯身手的時候了!只見她用手蘸了一些水,小心翼翼地抹在餃子皮邊緣,再用勺子舀了幾勺餡放在餃子皮中央,接著又把餃子皮對折,麻利地把它捏合好。就這樣,一個可愛的餃子出品了,仿佛一個飽滿的金元寶。
大家各司其職,認真地包餃子。我一看,他們一個個忙得不亦樂乎,我能干些什么呢?我撓了撓頭。于是,我一會兒幫媽媽遞餃子皮,一會兒為外公切面團,一會兒替爸爸擦汗……
包好的餃子如同一只只美麗的白天鵝,樂呵呵地站一起,祝福我們新年快樂呢。看著這些可愛的勞動成果,我們一個個美滋滋的,那叫一個爽呀!這真是一個快樂的春節!
【第10篇】
我喜歡的傳統節日——春節
耿依彤
“炮竹聲中一歲除,春風送暖入屠蘇。”沒錯今天就是春節,是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了,因為全家人都可以團圓在一起,熱熱鬧鬧的!
過春節也叫過年,相傳啊在古代有個叫“年”的惡獸,專門在新舊年之交出來吃人!人們很害怕每到過年就都躲起來,這時有一個白頭老翁告訴人們他有辦法!當'年獸"張牙舞爪又出來抓人吃時,白頭老爺爺就叫大家穿上紅衣服,窗戶都貼上紅紙,家家戶戶都一起放鞭炮,果然一片紅光加上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嚇跑了年獸,人們終于過了一個好年!于是每到除夕,大家都貼紅對聯,燃放鞭炮,戶戶燈火通明,慢慢的這風俗流傳下來就變成現在最隆重的傳統節日“春節”了!
今年的春節我們還是跟往年一樣回天津跟爺爺奶奶們一起過!一大早,我們都穿上了新衣新鞋,在爺爺奶奶的“指揮”下,在門上貼上紅對聯,窗戶上貼上喜慶的窗花,茶幾上放滿了好吃的零食!忙活完這些我們就開始包餃子了,吃餃子可是年夜飯里的重頭戲呢!全家一起齊動手,和面的和面,搟皮的搟皮,調餡的調餡,說說笑笑的真開心!對了,在我們家包餃子還有一個說法,我們管剁餃子餡叫“剁小人”,捏餃子皮說“縫小人嘴”這樣一年大家都有好運氣呢!
準備就緒開始包餃子啦!現在的我已經是一個包餃子小能手呢,再不會把自己弄的手忙腳亂像個小花貓了,我先搟一張半個巴掌大的皮,然后放上一勺餡,輕輕的把餃子皮捏上,這樣一個小金元寶般的餃子就包好啦!爺爺奶奶都夸我手巧,我聽了心里美滋滋的!包餃子的過程溫馨又其樂融融!
年夜飯上我們說著吉祥話,吃著美味佳肴和餃子,看著春節聯歡晚會,窗外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加上五顏六色的煙花把整個天空都映亮了,好美呀!
我最喜歡春節了,你們呢?
本文語音版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