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時候常聽老一輩的人講有關沙家浜的英雄故事,總是被里面精彩的場景所吸引。那穿梭在蘆葦蕩中的刀光劍影,那斗志斗勇的英雄人物,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?,F在有機會到自己心馳向往的沙家浜領略一番,那種按捺不住的激動無以言表。
秋日的天空又高又遠,藍的像一大塊綢布。徜徉在無盡的秋色里,心兒像小鳥一樣歡暢。啊,我來了!飛奔下車的我禁不住抬眼遠望,隱約看到遠處水邊搖曳的蘆葦,嗬-----張開他熱情的雙臂歡迎人們的到來,那陣勢!似乎是千軍萬馬迎接遠道而來的將軍!
隨著人流來到了紀念碑林,眼前出現了一座潔白的塑像。左邊一位是一名八路軍戰士威風凜凜地站著,右邊則一位是一個精神抖擻的老奶奶——阿慶嫂。阿慶嫂斗智斗勇掩護八路軍傷員的故事家喻戶曉。四周現代雕塑群以撼人的藝術感染力講述當年軍民雨水情深的故事。歷史的痕跡吟唱著軍民雨水情深的贊歌。在導游的帶領下我們來到革命歷史館,在那里陳列了400多張革命歷史照片和60多件革命文物,還有很多革命圖片。這無形之中給我們上了一堂革命歷史的教育課程。60多年前,36名抗日義勇軍傷病員,留在沙家浜養傷,并和沙家浜的人民共同抗日。沙家浜從此就成了一個著名的抗日根據地。
由教育區向東一路前行來到文化村,這里展現了江南水鄉農村的建筑風貌,所陳列的物品再現了抗戰水鄉的風貌。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春來茶館,只見茶館里擺放著幾張八仙桌,顯得干凈而利落。耳邊頓時響起了阿慶嫂慷慨激昂的唱腔:“壘起七星灶,銅壺煮三江。擺開八仙桌,招待十六方。來的都是客,全憑嘴一張。”她憑著機智勇敢不斷與敵人周旋。由此留下了這段佳話。讓我們真實地看到了抗日兒女英勇頑強不屈不撓與敵人斗爭的場景。這讓我想起了沙家浜兩岸的蘆葦,她既沒有花兒的美貌也沒有大樹的偉岸,使我們大自然最不起眼的植物,他看上去是那么柔弱、纖細和單薄,甚至脆弱,但他歷經風雨的洗禮不屈不撓、不亢不卑,哪怕凍死也要迎風站著,餓死也要昂著頭顱,那種品格深深地折服了我。這種精神不就是當年抗戰的中國人民所具備的嗎!沒有先進的武器裝備,沒有充實的物質保障,有的是軍民團結一至、上下齊心的斗志,有的是中國人民不亢不卑的精神,有的是為中國人民創造幸福的決心!日記100字 www.ecjtubbs.com原創不易,請大佬高抬貴手!
蘆花在秋色下搖曳飄飛,整個沙家浜洋溢著歡笑、幸福,蘆葦蕩里再也沒有血雨腥風,再也沒有饑餓寒冷了------
本文語音版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