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這個夏初時節,被稱為“雜交水稻之父”的老人走了,享年91歲。在數十年的艱辛研究中,袁隆平爺爺為了追求一個“人類沒有饑餓的未來”,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華, 在大家只看到他的成功后榮譽,感受到他的為了夢想奮斗的精神,但成就這份夢想世界背后的付出卻是人們想象不到的,袁爺爺在八、九十歲高齡依然奔波在田間地頭,爬田埂、蹚泥水,風里來、雨里去,堅守著自己的夢想。
是什么讓袁隆平爺爺開始想要研究雜交水稻呢,那是在1960年罕見的天災人禍,帶來了嚴重的糧食饑荒,袁隆平爺爺的高大的身軀也直接經歷了饑餓的痛苦。他目睹了嚴酷的現實,他輾轉反側不能安睡。他想起老百姓當時的缺衣少食,好多人肚子都吃不飽,更沒有見過白米飯,好多人因為饑餓,而失去的生命。
他決心努力發揮自己的才智,用學過的農業專業知識,盡快培育出水稻新品種,讓糧食大幅度增產,農業科學技術戰勝饑餓。
但是夢想是美好的,當時在全世界雜交水稻都是科研難題,在中國當時落后的科研技術下,他一點也不氣餒,第一個難題就是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,自花授粉,這樣就必須要需要培育出一個雄花不育的稻子,袁隆平爺爺邁開了雙腿,走進了水稻的莽莽綠海,去尋找這從未見過雄花稻苗。時間一天天過去,袁隆平爺爺頭頂烈日,腳踩爛泥,駝背彎腰地、一穗一穗地觀察尋找。“功夫不負有心人”,最后發現了一株雄花株。袁隆平欣喜若狂。又經過8年歷經磨難的到1974年終于配制種子成功,無數的次失敗并沒有讓他放棄,只能越挫越勇,沒有輕松成功的夢想,只能努力和拼搏后的勝利。100字日記 www.ecjtubbs.com原創不易,請大佬高抬貴手!
夢想不是空想,也不是口號,夢想也是給自己定的目標,需要用知識,汗水,努力,換來的成功,在沒有大的夢想前,我先給自己定一個小的目標,就是加強練字,用心觀察每一個筆劃,多練,勤練,用心練習,才會練出好的字體,加油,功夫不負有心人。
本文語音版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