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過《福爾摩斯探案全集》的朋友都知道,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個精彩的故事:在福爾摩斯與華生見面時,他就立刻辨別并確定華生是一名去過阿富汗的醫生。福爾摩斯怎么能那么快就能辨別出華生是一名醫生呢?靠的是敏銳的觀察力。
聶利同學在生活中善于觀察,發現蜜蜂翅膀沒有振動,也照樣叫個不停。可是《十萬個為什么》里說蜜蜂的聲音來自翅膀的振動。于是,她對《十萬個為什么》產生了懷疑。為此,她還進行了實驗研究,事實證明,蜜蜂不是靠翅膀振動發出聲音的。聶利同學不迷信書本,也不迷信權威,不斷探索,用事實證明了《十萬個為什么》的這一錯誤。
觀察和辨別的敏銳程度決定了一個人得到的信息量的多少,觀察是一種用心的行為,要養成習慣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。我們不僅要善于發現,還要善于提問,并且要學會怎樣去解決問題,不要迷信書本,也不要迷信權威。
在我們最近的一堂科學課上,科學老師馬老師給我們做了一項實驗——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的變化。我回到家后也做了這項實驗,我先把小蘇打放進杯子里,然后,倒上白醋。杯子里馬上出現了反應: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液體開始膨脹,高度“蹭”地往上漲,我立刻在杯子上蓋上蓋子。蓋子蓋上后,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液體又往下降,逐漸從白色變成透明色。從近處看,杯子里有白色的顆粒在冒泡。
為什么會冒泡呢?我百思不得其解。后來,我在網上找到了答案。原來,小蘇打的成分是堿,白醋呈酸性,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在一起就自然會產生反應,這種反應叫做堿酸中和反應。兩者混合在一起后就產生了一種新的物質——二氧化碳。這樣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,我們也可以表述為小蘇打和白醋發生了化學反應。
然后,我又點燃了一根細木條,再杯子外面晃來晃去不會滅掉。可是,我一把點燃的細木條放進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子里,就滅了。這是為什么呢?原來,這是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散發出來的氣體在‘作怪’,燃燒的細木條在空氣中還沒有滅,一碰到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散發出來的氣體——二氧化碳就滅了。因為二氧化碳可以使可燃物與空氣隔絕,從而使得火焰窒息而滅。二氧化碳本身就是不可燃燒的物質,而且它的比重比空氣略重,噴灑后都會附著在燃燒物上,阻斷空氣而滅火。
從這項實驗中,我學到了很多知識,也體會到了做一項實驗要用心去觀察,要睜大眼睛,想到一個問題就要去解決它,不要想只知道結果,而不去思考為什么會得到這樣的結果。這樣才能拓展我們90后的知識范圍。100字日記 www.ecjtubbs.com原創不易,請大佬高抬貴手!
一切成功的發現與發明,都源于細心的觀察和分析。讓我們睜大眼睛,開動腦筋,發現更多的精彩!
本文語音版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