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第1篇】
今天我們去參觀了章太炎與馬一浮的紀念館。
當我們來到章太炎紀念館的大門前,門上的牌匾上面寫著幾個大字:“太炎先生紀念館”,走進去,我們看見了太炎先生的雕像。我們隨著解說阿姨的解說知道了太炎先生1868年元月12日出生在余杭。因為當時在清末時期,政治動蕩。他立志成為革命家,和其他愛國人士一起,提出了維新變法,可失敗了,于是在“蘇報”上大罵光緒皇帝,批評清政府。隨后,光緒皇帝派人抓太炎先生,他就逃到了日本認識了 孫中山先生。就在大家認為中國已經安定時,出現了“兩面派”袁世凱,他一面想當皇帝,一面卻裝著為中華民國出力,他想當皇帝才是他的本意,于是,他派人暗殺大總統,仿寫他的遺囑……就這樣,他“順理成章”地當上了皇帝。太炎先生十分生氣,便到袁世凱府上亂罵亂扔府上的物品。袁世凱將他軟禁了起來。3年后,袁世凱病死了,太炎先生才恢復了自由,之后他幫助孫中山創建了中華民國。他在1936年去世。他被人們稱為“國學泰斗”以及最有學問的革命家。
接著,我們又去看了馬一浮紀念館。馬一浮1833年出生在四川成都。他是一名愛國學者、藝術家,學貫中西,精通七國語言。浙江大學的校歌就是他寫的,是他提議把火車站從拱宸橋延長到城站的。而我們今天參加的紀念館是他在老年時,他的一名學生接他來這兒養老的。上海市市長陳毅曾拜訪過他,他們還是好朋友呢!周恩來總理還認為他是“現代唯一的理學家”。他在1967年不幸去世,享年85歲。
參觀了章太炎與馬一浮的紀念館,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,,章太炎,他七次被捕,三入牢獄,可他那顆報國之心是什么困難都不能摧毀的,正是因為他的那顆報國之心,才讓他終于幫助孫中山創建了中華民國,在創建民國的經歷中,一定有不少阻擋,可他一個個的都堅持住了,這其中有多少汗水,只有他與孫中山知道了。馬一浮他雖然是個學者,但這不影響他愛國的精神,他作為一名學者,做到了學者本分,他還做到了一個革命家的本分,我們敬佩他!他們兩位名人面對困難、磨難都是頂天立地的,不低頭折節,有氣節,有靈魂,有骨氣!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一個中國人應該做的!他們是許多有骨氣的中國人中的一份子。
【第2篇】
馬一浮(1883-1967):名浮,字一浮,號湛翁,筆名蠲叟,浙江會稽(今浙江紹興人),著名學者、思想家,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辦人物之一,被譽為“一代儒宗”。精于古代經學、文學、佛學、書法等。新中國成立后,任浙江文史館館長、中央文史館副館長、全國政協委員。所著后人輯為《馬一浮集》。長期居于杭州,今杭州西湖花港蔣莊建有“馬一浮紀念館”。
馬一浮自幼飽讀詩書,十六歲時應縣試,名列會稽縣案首(第一名)。遠在同場應試的周樹人、周作人兄弟之上,一時聲名大振。1899年,浙江社會賢達湯壽潛(民國時首任浙江都督)見其文章,大加贊賞,以愛女湯孝愍妻之。同年赴上海習英、法、拉丁文。1901年與馬君武、謝無量等友人合辦《翻譯世界》致力于介紹先進的歐美學說。1902年妻子病逝,立志終身不娶。
馬一浮精通宋儒理學,與熊十力、梁漱溟并列為現代新儒家“三駕馬車”。同時擅長詩詞書法,是一代書法大家。他具有道學家風度,性情孤僻、清高自賞,以詩文自娛,獨善其身。詩集有《蠲戲齋詩前集》、《避寇集》、《蠲戲齋詩編年表》等,今與《復興書院講錄》等匯為《馬一浮集》出版行世。100字日記 www.ecjtubbs.com原創不易,請大佬高抬貴手!
抗戰勝利后,馬一浮又回到了杭州的陋巷,重新隱居林下,唯主持智林圖書館,繼續選刻古書。新中國成立后,他擔任過浙江省文史館館長、全國政協委員等職。后入住花港蔣莊,置身湖山之間,讀書、刻經、寫字、彈琴,生活頗為自得。他曾欣喜地如此描寫蔣莊:“臨水為樓,軒窗洞豁。南對九曜山,山外玉皇峰頂,叢樹蔚然若可接。東接蘇堤,槐柳成行。西望三臺,南北兩高峰環侍。唯北背孤山、寶石山,不見白堤。避喧就寂,差可棲遲。南湖一曲荷葉,天天若在。庭沼俯檻,游魚可數。今日湖上園亭廖落,此為勝處矣。”足見其卜居西湖的愉悅心情。當時多有軍政要員、學界名流往訪相談。毛澤東、周恩來、陳毅等領導人都拜訪過他。1957年周總理陪伏羅希洛夫到杭州,特地去蔣莊拜訪,并向貴賓介紹,馬一浮是“中國當代的理學大師”。1963年,周總理批撥一萬元人民幣作為頤養天年之資。
【第3篇】
馬一浮紀念館在西湖花港觀魚公園內,地處蘇堤映波橋畔,瀕臨西南湖的蔣莊,蔣莊原名小萬柳堂,原為無錫廉惠卿別業,后轉讓于愛國富商蔣國榜。蔣國榜是民國時期執我國桐油業牛耳的南京商人,他用重金購得小萬柳堂后,供其母到杭州養病小憩。1950年,國學大師馬一浮應弟子蔣國榜邀請,前往蔣莊居住,直到“文革”開始,整整17年。
蔣國榜購得后改建,俗稱蔣莊。莊園與蘇堤之間,有一雕欄虹橋一架相通。莊園內,亭臺樓閣隱現于竹木花草之間,倒映在湖光山色之中,可謂盡得西湖風流。
1950年,應弟子蔣國榜邀請,國學大師馬一浮遷居蔣莊,陳毅元帥、周恩來總理等均曾訪問。主樓現在建成馬一浮紀念館,館內分生平、詩學、書法和書房四部分。
馬一浮入住蔣莊,隱居林下,置身湖山之間,馬一浮讀書、刻經、寫字、彈琴,生活頗為自得。他曾欣喜地如此描寫蔣莊:“臨水為樓,軒窗洞豁。南對九曜山,山外玉皇峰頂,叢樹蔚然若可接。東界蘇堤,槐柳成行。西望三臺,南北兩高峰環侍。唯北背孤山、寶石山,不見白堤。避喧就寂,差可棲遲。南湖一曲荷葉,天天若在。庭沼俯檻,游魚可數。今日湖上園亭寥落,此為勝處矣。”足見馬一浮對這一新居所的無比熱愛之情。
本文語音版: